山间清泉经乱石而不浊,因源头活水日夜涤荡。廉洁从政如同这眼山泉,须得在心源处守护澄澈,方能在纷繁世事中始终明净如初。
王阳明任庐陵知县时,将"破心中贼"置于治县首位。他每日退衙后将案头蜡烛倒置,以蜡油凝固痕迹自证未曾私用官物。这种近乎严苛的自律,实则是对初心的深情守望。清代廉吏于成龙赴任罗城,百姓见其行李仅竹篓一只,内装黄豆二十斤,笑称"于公豆腐"的典故,恰似一柄量尺,丈量出清廉的真实厚度。
当代公仆张桂梅扎根滇西,将百万元奖金全数捐出,在物质横流中辟出一方精神净土。她的布鞋踏过崎岖山路,踩出的每个脚印都是对廉洁最生动的诠释。这些跨越时空的坚守者,用生命印证着:真正的廉洁不在刻意避嫌,而在将纯粹刻进骨血。
廉洁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标本,而是流动在血脉中的精神基因。当每个时代都有甘守清贫的燃灯者,当每颗公心都能成为净化世风的清流,这股绵延千载的精神气脉,便永远能在人间滋养出朗朗乾坤。